|
【文博会】千年铜器手中“翻” 岭南国画喜鹊“飞” |
【wenbohui】2018-5-12发表: 千年铜器手中“翻” 岭南国画喜鹊“飞” vr体验苏州园林沉浸式空间《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壶口瀑布为创意,随之倾泻而下形成一首唐诗。大洋网讯岭南画作里的喜鹊活过来了,千年青铜器可翻转于手掌之间,泥人张美猴王抓耳挠腮活灵活现……中国传统 千年铜器手中“翻” 岭南国画喜鹊“飞”vr体验 苏州园林沉浸式空间 《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壶口瀑布为创意,随之倾泻而下形成一首唐诗。 大洋网讯 岭南画作里的喜鹊活过来了,千年青铜器可翻转于手掌之间,泥人张美猴王抓耳挠腮活灵活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如何保护传承?在目前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四届文博会上,高科技和文化传统融合交相辉映。一方面在本届文博会上vr、裸眼3d、沉浸式空间等各类技术让久居深宫、曲高和寡的珍贵文物让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在通过各种创新努力让精湛的手工技艺不仅得以传承,同时让更多老百姓能亲身使用并体验中国传统技艺之美。 黑科技:让传统文化“动起来” “魔术手”全立体欣赏文物 博物馆藏品浩瀚如海,但展馆面积有限,不少文物也很“娇气”,如何让更多珍品呈现给世人,一直是不少博物馆负责人的苦恼。在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的广东展团展位上,广东康云多维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云科技”)研发的软硬件系统,为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博物馆文物提供了更多展现魅力的渠道。在康云科技的展区上,一台占地面积不到0.5平方米的设备,将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都搬了进来。 千百年前的青铜器、玉雕、陶器这些此前只能远观的珍贵文物居然可以在手中“细细把玩”了。记者用手隔着屏幕即可选择要看的文物,而设备科技感最强的是通过红外线技术在一张一缩之间,单手还可以调整文物的大小,伴随着手掌的转动,还能够将整个文物360°翻转来看。每选择一个文物,会有语音自动介绍文物的名字和历史。伴随着手掌和屏幕的互动,文物和参观者之间的交互感和科技感爆棚。如果要换另一个文物,只要将手一挥,就又重新回到选择页面,一种好莱坞科技大片黑科技的感觉扑面而来,还自带耍酷功能。 在1号馆,来自天津的灵然创智动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展示了其ar智能展示装置专利成果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泥人张的美猴王形象活了起来,可抓耳挠腮,可与人合影互动。通过运动捕捉实时远程系统,投影在白布上的美猴王形象可与远在天津的工作人员进行肢体动作同步。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该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电影制作领域,他们曾经做过《生化危机》及日本动漫《铁拳》的渲染,而现在则希望能够将该技术应用于文博领域。 数字画赏遍“二十四节气” 火红的百年木棉鲜艳夺目,树藤及麒麟尾缠绕在树干更加衬托出其风姿。在5号馆数字文化馆,岭南画派名画家司徒乃钟花费三年多时间创作而成的《岭南喜春风》巨幅国画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幅高3.63米、宽14.33米的作品是目前国画中以花鸟为题材的最大型作品,寓意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画面上三只飞翔的喜鹊更加增加了作品的空灵动感。 而在巨幅原作另一侧的巨幅数字动态画上,这三只喜鹊活起来了,在夺目的花朵之间穿梭嬉戏。晴雨日暮,百年木棉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而花开花落。这是深圳博林文创公司与司徒乃钟合作而完成的最新原创研发项目。巨幅数字动态画历时八个多月制作完成,由72幅画作及微动画组成,其间与司徒乃钟反复沟通力图呈现艺术家本身的文化理念。深圳博林文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益洲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尝试将传统文化用当代艺术表现方法或高科技传播到海外。” 除了艺术作品数字化展示,现场还展示了该公司与文博、文旅机构合作的自主研发项目。据介绍,目前公司正在与昭陵博物馆合作筹建《大唐昭陵地宫》文创项目,以唐风壁画、情境体验、艺术展览等多种方式来讲述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个人里程、艺术修养和丰功伟绩。现场也展示了该项目中的片段之一《黄河之水天上来》。以黄河壶口瀑布为原型而创作,不计其数的古汉字随着水流倾斜而下形成了一首美丽的唐诗。 现场展出的《梦幻苏园》是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三面沉浸式多媒体体验空间,以庭院楼阁、荷花睡莲等元素移步换景,希望将大众身临其境进入意韵清幽的园林胜境。如何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以现代以及未来人的欣赏眼光,提取个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今后文创领域的发展方向。 新创意:让非遗技艺“活过来” 黎族“双面绣”:从口授心传到文字记录 在8号非遗馆海南展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正在向参观者介绍双面绣技艺的独到之处。双面绣被应用在布包、摆件上,给这些寻常物件增添了古朴之美。符秀英从7岁开始跟随家里老人学习刺绣,迄今已45年。在展会现场,有一件由她本人亲手绣制完成的贯首服挂在显要位置展示。贯头上衣朴素大气,筒裙华丽精致,又有着浓浓的古朴民族气息。 “这样一件服饰现在标价是18000元,但我已经不卖了,需要留存一些代表作作为展示。现在每天工作8~10个小时,从体力及眼睛承受程度几乎是极限了,一年也就能做两套。”符秀英说。传统服饰制作耗时长、价格高,除了高端藏家之外,受众市场极为有限,因此很多黎族姐妹都不愿意学习黎绣了。 这也是许多非遗发展一直面临的难题,曲高和寡举步维艰。而其他非遗项目的活化经验给了她发扬光大黎族双面绣的灵感。符秀英2010年第一次来到了深圳文博会,她从当年的文博会上借鉴了苏绣的装裱方法,促进黎族绣技的多元化应用,这也给濒临失传、后继乏人的黎族双面绣带来了活力。“绣上单一的传统图案,容易上手,小手提包价格五六十块,销路更好。”符秀英说。 符秀英目前发起成立的黎锦合作社有80多名姐妹,大家都通过传统手艺增加了收入,愿意学习刺绣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她也应邀到学校讲课介绍“双面绣”的传统制作工艺及知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古老工艺。“8年后再来感受非常深,从今年的展会上看非遗手工艺人的技艺及应用水平均提升了许多,看到了大量的创新。我回去后也要好好琢磨研究,如何进一步将好的经验应用于黎锦。”符秀英说。 宜兴紫砂壶:从手艺人到授艺人 在会展中心9号馆,出身紫砂壶制作世家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唐朝霞携子展示最新力作。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人,唐朝霞说他们是制作紫砂壶的世家,爷爷和爸爸都是制作紫砂壶的名家,自己是家里的第五代传人。从业35年,有人说唐朝霞的茶壶是无言的诗,凝固的画。她在中国紫砂壶界连续十五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续十届荣获深圳文博会金奖,也是中国紫砂壶界唯一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别金奖的女艺术家。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都有她的藏品。 传统手艺需要传承,而且这种传承需要很长的时间。唐朝霞介绍,紫砂壶制作的手艺,光基本功就需要3年,很多年轻人忍受不了学习手艺的漫长过程。唐朝霞说,自己在紫砂壶制作上坚守了35年,开始是手艺人,现在更是守艺人、授艺人。 紫砂陶艺的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朝霞希望能够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如今,她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了儿子,她的儿子前年大学毕业后也全职开始学习紫砂壶的手艺。今年文博会,母子两人都带着作品参评。唐朝霞说,儿子读大学时,寒暑假都在学习紫砂壶制作的基本功,大学四年都从未间断。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紫砂陶艺,唐朝霞会组织女儿班上的孩子,给孩子们免费上课,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能够从小耳濡目染,了解传统技艺。 唐朝霞不仅在子女和孩子同学中传播传统手艺,还走出国门传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她连续5年被美国政府邀请,赴美进行茶文化的专题讲座与交流,是当今中国紫砂壶走出国门的第一人。 (【wenbohui】更新:2018/5/12 7:33:00)
![]() |